一位鄰居來謝謝我推薦她看《親子天下》,因為她在上一期的主題「分享」上找到了支持她
教養的理論。
原來她有一雙兒女,年齡相近,常為玩具而爭吵,她婆婆就說:「為什麼不多買一個?一人
一個就不會吵了,家裡又不是沒有錢!」她一直覺得分享很重要,不應該圖耳朵清淨而縱容
孩子,現在她知道她的堅持是對的。
但是在離去前,她問我:「為什麼以前的孩子不需要教就自然會分享,而現在的孩子教了也
不會?」這問題讓我開始思索。
以前人家孩子多,一般都有五個左右,當然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買玩具。但是那時雖然物資缺
乏,民風卻很淳厚,大家都逃過難,都吃過苦,都知道生活的不易,不論誰家有什麼好吃
的,都會分送給鄰居朋友,量不多,但是都有。即使是端午節,家家都包了粽子,母親還是
會叫我們拿幾個送給鄰居,順便教我們說話的禮貌。
我媽會說,去到別人家要說:「這幾個粽子請陳媽媽笑納,嚐嚐福州粽子的味道。」這時陳
媽媽也會趕忙剪幾個粽子叫我帶回家:「跟你媽媽說,陳媽媽手不巧,包的不及你媽媽的好
看,嚐幾個我們湖州粽子,不要見笑。」過年蒸年糕也是如此。
不知不覺中,我們學會了分享及禮貌,尤其到家境不如我們的鄰居時,說話更要小心,不能
傷人的自尊心。所以早在國文課教「嗟來食」(齊大飢,黔敖為食於路……)之前,我便從
母親嘴裡聽到這個故事了。
要孩子分享最重要的是讓他體會到分享的快樂。有一次,我父親下班回家,經過物資局,看
見在拍賣沒收的物資,其中有三花牌奶水,他一時興起,便買了一打回家,做冰淇淋給我們
吃,我父親在南洋長大,家中傭人常做冰淇淋,所以他會做。
那一天我們全部都放下功課來看父親做這個連台北都不常見的東西(當時台北只有白熊冰淇
淋店),好不容易等到深夜,冰淇淋打好,可以吃時,我母親拿出湯碗,滿滿盛了幾碗叫我
跟妹妹分送給鄰居。我們心中都非常不捨,自己吃都不夠,怎麼還要送別人?但是不敢多
話,走在路上不免偷舐幾口。
等到了鄰居家,看到他們孩子雀躍和感激的神情時,我真的感到施比受更有福,在當下,我
也願少吃一口,分給他們吃。這種感受很深刻,它影響我後來對珍品的看法,也能了解文革
時為什麼「有雞大家吃,才能大家有雞吃」,人必須互相幫忙才有未來。
見在拍賣沒收的物資,其中有三花牌奶水,他一時興起,便買了一打回家,做冰淇淋給我們
吃,我父親在南洋長大,家中傭人常做冰淇淋,所以他會做。
那一天我們全部都放下功課來看父親做這個連台北都不常見的東西(當時台北只有白熊冰淇
淋店),好不容易等到深夜,冰淇淋打好,可以吃時,我母親拿出湯碗,滿滿盛了幾碗叫我
跟妹妹分送給鄰居。我們心中都非常不捨,自己吃都不夠,怎麼還要送別人?但是不敢多
話,走在路上不免偷舐幾口。
等到了鄰居家,看到他們孩子雀躍和感激的神情時,我真的感到施比受更有福,在當下,我
也願少吃一口,分給他們吃。這種感受很深刻,它影響我後來對珍品的看法,也能了解文革
時為什麼「有雞大家吃,才能大家有雞吃」,人必須互相幫忙才有未來。
西洋諺語有句話:「人一生仰賴三個朋友的陪伴:第一個朋友是財富,只要有錢,財富便陪
伴你;第二個朋友是親人,但是親人只能陪伴你到墳墓門口,他必須離你而去;第三個是善
行,只有名譽在你進入墳墓後還一直陪伴著你。」許多人做善事不是為名,但是這個名卻跟
著他長長久久不消失,如陳樹菊或陳綢阿嬤。
孩子若能從小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是別人因你而快樂時,他便會自動分享。
我們需要增加孩子這種體會的機會。
轉載自親子天下雜誌--洪蘭:老一輩的分享哲學
伴你;第二個朋友是親人,但是親人只能陪伴你到墳墓門口,他必須離你而去;第三個是善
行,只有名譽在你進入墳墓後還一直陪伴著你。」許多人做善事不是為名,但是這個名卻跟
著他長長久久不消失,如陳樹菊或陳綢阿嬤。
孩子若能從小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是別人因你而快樂時,他便會自動分享。
我們需要增加孩子這種體會的機會。
轉載自親子天下雜誌--洪蘭:老一輩的分享哲學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